養蠶需要一定的養蠶技術,養蠶季節開始后,對蠶具蠶室的消毒工作必須抓緊抓好。消毒防病水平愈高,蠶繭產量就愈高。目前張種產繭量高的達40-50公斤,低的只有10-15公斤,有的甚至無收。這種差異主要是蠶病為害所致。
許多蠶農雖然也進行了消毒,但由于不得要領,以致效果不好。在此,幫農網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消毒防蠶病應記住的要領:
1、正確使用消毒劑。要掌握消毒劑的作用對象、使用濃度、貯藏方法、單位面積用量等。如漂白粉對多種病原物效果好,但貯存易失效,應密封保存,使用前應測定其有效氯含量。福爾馬林消毒對象也很廣,唯對中腸型膿病病毒效果差,使用時應加人石灰。石灰只對病毒起作用,而對細菌、真菌作用不大,不要用生石灰消毒。石灰易失效,也應密封保存。新潔爾滅只對真菌、細菌起作用,對病毒無效,應與石灰混合使用。應保證單位面積用藥量,每平方米噴藥225毫升,以肉眼看到噴藥面完全濕潤、始見水滴為度。
2、蠶室在養蠶前必須先打掃清洗。灰塵對病原物有保護作用,并能吸收藥液,使藥液濃度下降。所以,消毒前一定要先打掃清洗,然后用藥,否則事倍功半。蠶室周圍也應打掃干凈。
3、養蠶期間嚴格消毒。養蠶前雖經消毒,但病原物還可通過空氣、桑葉、人員進出等途徑進人蠶室,所以,蠶期中也要嚴格消毒。蟻蠶、起蠶、熟蠶要用防僵粉撒一薄層(似霜樣)于蠶體上;蠶室地面每天晚上撒一次石灰;每次除沙后對地面要用含有效氯0.3%的漂白粉消毒;換下的蠶網、薄膜、蠶匾也應經常消毒,特別是小蠶期,養蠶人員應換鞋人室,或在蠶室門口放石灰,腳踏石灰后人室。石灰要新鮮,5天一換。要洗手后給桑,尤其是小蠶期和夏秋期。大量研究表明:小蠶抗病力弱,即使是少數小蠶感染病毒,病毒也會不斷蔓延,終至大蠶期暴發蠶病。蠶沙中往往有大量病原物,不能倒在過往要道上任人踩踏。病死蠶不能用來喂雞,應扔人消毒缸內,防止病原擴散。還要嚴格淘汰弱小蠶。
4、采繭后也要消毒。采繭后蠶室、蠶具上往往有大量病原物,在蠶期發過病的情況下更應如此。為防止病原擴散,此時消毒事半功倍。采繭后要盡快先用藥劑消毒,再清洗打掃;打掃干凈后再消毒一次,效果更好。
既然來了,就留下您的腳印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