捕捉來的種蟾蜍一般可按每平方米1~2對放養在飼養池或稻田中,如有溫室,也可頭年秋季捕來于溫室中越冬,等到春暖后繁殖。
以采集卵帶作種的,應將采來的卵帶放在水田或飼養池中進行人工孵化。孵化時應注意換水和調節光照,以保持水溫在10~30℃,可隨著水溫及氣候的變化調節水深,也可以用塑料薄膜覆蓋保溫。
剛從卵中孵化出來的蝌蚪,在2~3天內開始進食,先以卵膜為食,以后吃一些動植物碎屑或水生浮游生物,蝌蚪生長發育的最適溫度為16~28℃。飼養蝌蚪的水質必須新鮮,但也應適量放入一些腐熟了的有機肥料做食料。飼養池中蝌蚪放養密度一般宜在每平方米2000~4000只,20日齡的一般500~1000只,30日齡的可放200只左右。飼養一段時間后,要及時按上面的標準分類疏放,以利于蝌蚪的生長發育。
蝌蚪的食物很多,主要捕食水中的浮游生物、微生物、腐殖質,也可適當喂些豬牛糞、人糞尿、麥(糠)皮、蔬菜屑、嫩草、豬血及廢棄食物等。根據蝌蚪的食性1天喂1~2次。池水要保持0.2~0.4米深,以防蝌蚪被曬死。雨后要注意及時排水,經常更換清水;兩個月后,蝌蚪長大,主要食螞蟻、蝗蟲、螻蛄、蚊子、無毛幼蟲、蚯蚓及其他昆蟲。飼養池(田)四周要有圍墻,以防止家禽及其他動物進入。
嚴防農藥和有毒品進入場內,池中及池周要有一定密度的雜草或草坪、草地,以利于蟾蜍捕食昆蟲和棲息。如有條件可在池中設置誘蛾燈,以誘引蟲類供其捕食。
既然來了,就留下您的腳印吧!